「Go开源包」requests:一个比net/http包更简洁、高效的开源包
requensts包利用“封装”的思想,将复杂的处理操作封装到函数中,一是
2023-06-14requensts包利用“封装”的思想,将复杂的处理操作封装到函数中,一是避免调用者编写重复的代码,提高效率;二是能够减少调用者出错的概率。
大家好,这里是Go学堂。
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高效的HTTP的请求包:carlmjohnson/requests。项目地址是:https://github.com/carlmjohnson/requests
(资料图)
作者在自己的博客中描述了自己为什么写这个request包。作者这样描述go的net/http包:
Go的net/http包虽然功能强大、用途也广泛,但要想正确地使用请求的客户端是非常繁琐的。
我们看下go的net/http包在发送一个web请求时有哪些繁琐的地方。以下是使用标准的net/http包发送请求的一个示例:
func GetFoo() (*T, error) { res, err := http.Get("http://foo/t.json") if err != nil { return nil, err } t := new(T) if err := json.NewDecoder(res.Body).Decode(t); err != nil { return nil, err } return t, nil}
这段代码有如下问题:
没有调用Response.Body.Close关闭连接没有检查响应返回的状态值响应值是字节切片,没有做对应的结构转换这会导致正确使用GetFoo函数应该看起来像下面这样:
func GetFoo(ctx context.Context) (*T, error) { req, err := http.NewRequest("GET", "http://foo/t.json", nil) if err != nil { return nil, err } req = req.WithContext(ctx) res, err := http.DefaultClient.Do(req) if err != nil { return nil, err } defer res.Body.Close() if res.StatusCode < 200 || res.StatusCode > 299 { return nil, fmt.Errorf("bogus status: got %v", res.Status) } t := new(T) if err := json.NewDecoder(res.Body).Decode(t); err != nil { return nil, err } return t, nil}
就是要增加对Context的支持、关闭Response.Body、检查响应的返回值以及对响应值转换成json(或其他格式)。
所以,作者才写了自己的requests库,目的是要让http的请求不再繁琐。
基于以上问题,requests包就诞生了。该包通过将发送请求时的所有必要信息都抽象成了Builder结构体,通过该结构体来构建、发送和处理HTTP的请求。并且还支持链式操作。
下面我们看一些具体的请求示例。
如下,是发送Get的请求。使用requests包发送Get请求只需要5行代码,而原生的net/http包得需要11多行代码。
如下,是一个发送Post的请求。使用requests包只用了5行代码,而原生的net/http包需要12多行代码。
如下,是Get请求的JSON响应结果解析成对应的结构体。使用requests包只用了7行代码,而使用原生的net/http包需要使用18多行代码。
将JSON请求体以POST方式发送的代码也很简洁,如下:
该包实现的原理是利用了封装的思想。将复杂的操作封装到函数中,对外暴露接口供使用者调用。
在requests包中,最核心的是是一个Builder的结构。该结构体将请求的URL、请求的参数、http的客户端以及响应结果处理函数都封装在这里该结构体中。如下:
urlBuilder结构体的功能是构造请求的URLrequestBuilder结构体的功能是构造请求头、cookie、请求方法等信息http.Client是http请求的客户端ResponseHandler结构体的功能是处理请求的响应值。下图是ResjponseHandler结构体处理响应值的函数实现。能处理成JSON、文件、HTML等多种格式。
requensts包利用“封装”的思想,将复杂的处理操作封装到函数中,一是避免调用者编写重复的代码,提高效率;二是能够减少调用者出错的概率。在实际研发中,我们也可以借鉴其思想,将常用的操作封装起来,从而提高研发效率。